近日,网络上流传出一则引人关注的消息,涉及某知名公众人物的私生活。虽然信息来源尚不明朗,但据悉,这些内容或将揭开其不为人知的一面,激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。虽然大家对此持有不同看法,但不妨静观其变,等待更多事实的披露,以便对事件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。
1969年,关于蒋必清一家来说是命运的分水岭,这位子弟兵离别孕妻踏上赴西藏的征途,从此再未回来。56年后的今日,蒋必清未曾谋面的女儿蒋华英,也踏上了赴西藏的征途。
凭仗藏渝两地“为勇士寻亲”公益举动,蒋必清总算有了“下落”,他于1969年追捕不法分子献出了年青的生命,献身地在西藏昌都市边坝县,安葬在相邻的洛隆县勇士陵园。
从儿时起,蒋华英就一直在寻觅父亲,56岁的她已不再年青,但接到“您的父亲为国捐躯,安葬在洛隆县勇士陵园”的电话后,这位软弱的大姐强忍沉痛,做出了一个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决议——踏上雪域高原,寻访父亲战役和献身的印迹,并赶赴勇士陵园上坟。
“爸爸,56年了,我总算找到你了”“爸爸,我给你带来了老家潼南的特产”“爸爸,女儿好想和你摆一摆龙门阵”……。
蒋华英在墓前诉说着对父亲的思念,等待、冤枉、苦楚、骄傲等情愫交错在一起。
蒋华英是为洛隆勇士陵园173名勇士寻亲以来,首位个赶来认亲和祭拜的勇士亲属,看着勇士们被安葬在一起,她对父亲献身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了解;随后,蒋华英持续赶路,寻访父亲战役的脚印,从藏族同胞那里,她知道了父亲献身的通过;从昌都市领导的口中,蒋华英进一步了解了子弟兵和援藏干部为解放西藏、建造西藏而忘我贡献,乃至不吝献出名贵生命的崇高使命感。
“重温了父亲进藏路和战役的脚印,我觉得他为了民族大团结献身是值得的。”蒋华英最终说道。
清明祭英烈,蒋华英用“思念不如相见”的不懈寻找,完成了与父亲跨过56年的“碰头”。
虽然蒋必清从未留下过一张相片,但在这场跨过时空的“碰头”之后,他在女儿心目中的傲岸形象越发明晰起来。
记者 羊华/文。
Copyright ©黑料门-今日黑料-最新反差免费 网站地图